名师工作室

磨课促提升,研课出精品 陈力名师工作室 2022年第4期 (总第45期)

作者:    阅读:235次    时间:12月-25, 2022 12:41 下午

为全力准备3月底与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地理教研组的同课异构交流活动,2022年3月9日,陈力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会议室进行磨课议课活动,会议由工作室领衔人陈力老师主持。

一、曾小方老师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导入】依次展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福建-寿宁-下党乡茶园产业;宁夏-永宁-闽宁镇葡萄酒、菌草特色产业;江西-瑞金-叶坪乡蔬菜、脐橙、白莲、水产、生猪特色农业产业等资料。说明为何不同区域,农产品种类存在差异?激发学生好奇心,点明主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平昌县土兴镇桑蚕为例)。

【新课教学】新课内容由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两部分构成。学生自主学习农业的概念;农业区位的概念;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以平昌县土兴镇华山村蚕桑产业为案例,通过图文材料探究华山村桑树种植、蚕桑产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探究华山村种桑养蚕至今,指出哪些区位因素发生了变化,并说明其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全体成员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磨课、研课的建议如下:

(1)课堂导入

新课导入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对学科的关注,进入学习情景,并且要体现出教师的亲和力。可将乡村振兴导入材料更改为平昌县土兴镇华山村春耕视频,引起学生对农业的直观感受,拉进师生距离。

(2)自主学习

考虑教学结构严谨和合理的课堂教学时间,将学生自主学习分板块。板块一是学生阅读教材P42图3.1和图3.2,比较两地农业景观有何不同,总结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农业的概念口述,农业的类型简略。板块二是将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放在探究活动二之前。

探究活动一中的材料删掉华山村桑树种植的不利区位因素;将华山村卫星遥感图更换为华山村等高线地形图;在点评气候、地形、土壤等要素对华山村桑树种植的影响时,要从材料中找出气温、降水、光照是如何影响华山村桑树种植;强调土壤酸碱性对农业的影响时,还要强调土壤肥力、土层深厚对农业的影响。最后强调气候、地形、土壤、发展历史等因素是共同影响华山村桑树种植,但是总有一个因素起到主要作用,补充农业生产与主导因素的连线题,以此强调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

(3)新课组织

为了让学生形象掌握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将探究活动二中的文字材料以乡村振兴前后为时间线索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学生通过前后对比分析,理解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减弱强;而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市场、交通、科技等因素较为活跃,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减增强。

(4)习题设计

为回归教材,可将教材中的千烟洲立体农业案例和水稻种植案例变式成习题,说明不同地形由于气温降水不同导致农业类型也不同,由此强调地形的坡度、高低是如何影响农业类型。

二、巨正洪老师的《东亚》

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通过世界区域划分图、东亚区域图等明确东亚的范围和位置;通过地形、气候等掌握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通过人口、城市、经济等掌握东亚的人文地理环境;以课堂检测的形式巩固知识。

全体成员对《东亚》磨课、研课的建议如下:

(1)逻辑顺序

 地理讲究空间概念,通常是先范围再位置,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地形与河流分开讲,重点放在地形,尤其是地形对气候产生影响的分析;因中国地理概况和亚洲概况中对河流都有重点学习,且内容吻合,故简略。

(2)重地理思维的培养

核心素养下强调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地理教学应以案例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范围应从边界范围、组成范围、相对范围三个纬度,并建议一张幻灯片重叠几张地图使用。位置描述应从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经济位置、交通位置等角度阐述,展示相应地图让学生寻找、标注,体现学生思维的过程。地形特征的表述应从地形类型(学生读出具体的地形区)、地形分布(某某地形分布在某某部)、地势高低(看图例,哪里高、哪里低)、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岛屿;平直)

(3)突破重点 东亚气候的东西差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首先展示东亚气候类型图,学生据图找出东亚气候类型和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典型的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季风气候形成图示解释东亚气候的大陆性和季风性特征。为突破东亚气候的东西差异这一难点知识,选择乌兰巴托、北京、东京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分析气候的异同点,重点落在不同点上。结合地形、大气环流等因素分析气温(年温差)与降水(季节变化)的差异及原因。

三、赵钰霞老师的《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以安塞腰鼓、窑洞、黄土、白羊肚手巾等导入新课;展示黄土高原区域图,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和位置;从“风成说”和“水成说”两个角度阐述黄土地貌的形成机制;以视频、图片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及治理效果。

全体成员对《黄土高原》磨课、研课的建议如下:

(1)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初中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地理课堂要多些地理趣味性,多些视频、图片;初中学生主要是培养学习兴趣、达到了解一个地区有哪些地理事物的要求,在地理专业术语的使用上要考虑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尽量通俗易懂,且学生能够正确表达观点即可。

(2)对比分析,清晰明了

黄土高原治理后的效果删除文字描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视频,反映出治理前和治理后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人居环境、水质等变化,更直接具体。

四、粟力老师的《日本》

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通过东亚区域划分图、日本行政图等明确日本的范围和位置,强调海陆位置 对日本对外交流和交通的重要影响(以图说明、解释);通过地形、气候等掌握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通过人口、城市、经济等掌握日本的人文地理环境;以课堂检测的形式巩固知识。

全体成员对《日本》磨课、研课的建议如下:

(1)课堂参与度

日本的位置图可以用拼图或填写空白地图的方式来完成,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导入材料可用2021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导入(文化视角);可以日本美食(海鲜、刺身)导入;也可以日本富士山和樱花导入等。总之就是提高学习兴趣,对日本形成印象。

最后陈力老师对本次磨课、议课活动做点评。肯定4位老师教学设计的闪光点和新颖点,并提出几点重要建议:

(1)深研教材基础牢

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教师要研读教材给我们传达了什么?教学过程哪些需要精讲?问题怎样衔接与过渡?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同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

(2)精设教学是前提

“好”课是“磨”出来的,重点是打磨教学框架的细节、教学流程、教学用语及过渡句。

(3)深入浅出上好课

课堂不应脱离教学实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是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手段不应过于花哨,借助题材、多媒体清楚表达目的、掌握恰到好处的“度”。

(4)精益求精是关键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通过自己的学习,吸取精华加以改造并灵活应用在教学教研中;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记录每一个建议,完善每一个细节。

      磨课的过程是一次蜕变,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设计均需要精心打磨,这不仅是教师个人教学艺术的体现,也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本次工作室开展的磨课研课活动,不仅发挥了团队力量,也增加了各成员间的交流,对各成员专业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阅读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