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信息

不批评不是尽责老师

作者:    阅读:2,449次    时间:5月-11, 2017 8:24 上午

 姜朝晖

批评教育不应该成为雷区。我国教育制度固然要进一步完善,学校要成为教师工作的坚强后盾,家长和社会也要多些理解支持,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育人工作。

的确,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教师不仅不能惩戒学生,甚至不愿批评学生。加强立法保障教师正当的教育惩戒权,无疑成为当务之急。但笔者以为,除了加强政策和制度保障外,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育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事实上,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因此,在抱怨学生难管、家长难缠的同时,教师自己是否也要反思,是否履行了自己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毕竟一味苛求外部环境无济于事,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显然没尽到教师的基本职责。

毋庸置疑的是,我国教育生态变得越来越复杂,学校教育似乎已容不下一声批评。但凡稍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校领导希望学生们取得好的成绩,更希望班级不出事,家长不闹事,而一旦有事,常常归因于教师的管理不善;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但有些家长却生怕孩子受了委屈,甚至在学生面前诋毁教师,以至于学生自以为是,难以管教。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许多教师不想、不愿也不敢多管学生。

对于教师们的这些苦衷,要加以理解。其实,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转变和随之带来的无形压力应该是最大的。然而,这些并不能成为他们不作为的挡箭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是摆在第一位的,也就是所谓的育人功能。仅仅是授业解惑而无传道,教育肯定是不完整的,也势必背离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从另一层面说,正是因为教育环境的复杂性,才更需要教师发挥专业优势,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笔者以为,大部分家长反对的是给孩子造成身心伤害的惩戒手段,学生们反感的是教师粗暴野蛮或一味说教的教育方式。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倘若教师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言之有据,相信绝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能接受。因而,在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时,教师要主动和创造性地对学生开展批评教育。所谓主动性,表现为教师敢于直面各种教育现象,不回避各种棘手的教育问题,对学生进行规劝引导;所谓创造性,表现为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教师采取有助于问题解决的方法,达到育人的目的。在我国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中,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担当的精神,也要有创新的意识。

总之,批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成雷区。我国教育制度固然要进一步完善,学校要成为教师工作的坚强后盾,家长和社会也要多些理解支持,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勇于担责,积极作为,并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育人工作。(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助理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