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推介

《构建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模式》成果简介

作者:    阅读:541次    时间:2月-6, 2017 10:54 下午

大英县玉峰小学

该课题荣获四川省第三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由邓宝平、谭恢军、甯艳辉、陈秀兰、唐知明主研

 

一.选题原因

1.学生多,工作量大,教师为管理学生所困。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由于教师编制数少,中心小学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承担两门以上学科的教学,村小都实行包班制,教师工作量非常大。为把教师从繁杂的学生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使之能有更多精力和时间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并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做出了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决定。

2.留守学生多,“问题”突出,用“老办法”管理效果不好。

肇始于90年代中后期的农村打工潮正程度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学校教育。据统计,2004年9月,我校留守学生数已占在校学生总数的83%。大量留守学生因家庭教育管理不善等原因,表现为我行我素,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或表现为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或沉迷于打电子游戏、上网,参与赌博、打架等,违反纪律频率高;或经常迟到,逃课,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后进。这些问题,实践证明,单纯依靠教师的说服教育很难凑效。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课题组认为,必须改革学校管理模式,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3.学生伤害事故多,安全压力大,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研究该课题之前,我校虽沿用的是“以师为本、以防为主、以细为特点”的管理模式,但却屡次出现学生因不文明玩耍而受伤,在铁道边逗留被火车轧死等事故。经过分析,我们认识到,以领导和教师为中心的“保姆式”管理方式不能很好地杜绝各种严重事故的发生。要从源头上杜绝人为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只有学生学会自己约束和控制自己,他才具有“全天候的免疫能力”。

二.我们的认识

1.关于自主

自主,即自己作主。自主是衡量主体是否具有主体性的重要指标。主体的自主性是在实践中得以培养、形成、表现和确证的。主体的自主水平受其心智发展水平影响,对小学生而言也是如此。小学生的自主,是一种初级阶段的自主,是基于教师指导下的自主。

2.关于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即自己作主的管理。就管理对象而言,自主管理的内涵可以解构成两个层面,一是以自己为对象的管理,即自我管理,二是以其他个体或集体等为对象的管理。但在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上,我们主要关注后者,即学生个体对其他个体或集体的管理问题,我们通俗地理解为是学生对学校、班级的人和事的管理。我们期望,学生能在管他人的实践中逐步学会自我管理。

3.关于实践模式

实践模式,指在实践中生成并固化的具有一定程序性的做法。本课题主要形成了三个方面的做法:一是学校对整个管理工作的运作方式的规范方面,可以归纳为“四建”;二是学生自主管理工作开展方面,可以归纳为“四自”;三是学生评价的改进方面,可以归纳为“四增”。

三.所采取的改革措施

〔一〕实施“四建”,形成运作模式

1.建立管理网络,优化管理结构。

学校建立了分管副校长牵头管、教导处总管、少总部具体管、年级组长和轮值教师指导管、学生管理组自主管的管理网络。图示见上:

 

 

2.建立指导教师责任制,确保管理质量。

为解决自管过程中出现的管理人员执行规则特别死板、责任心不强或原则性不强、不用权为公、对教师行为的过度模仿和变相模仿等问题,学校推行了“指导教师责任制”。

(1)确定指导教师岗位。坚持“定岗不定人”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教师工作变动而给指导工作带来的直接影响。如违纪学生督查组、路队秩序检查组的指导教师均为安全值周,长期不变。

(2)明确指导教师责任。指导教师履行四个责任:一是负责管理组的组建,组长的确定,帮助组长进行管理分工,组织制定或学习相关的管理办法及考评标准;二是对管理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管;三是接受学生的问题咨询;四是帮助学生进行周结。

为解决部分指导教师将指导工作形式化、简单化、机械化等问题。学校专门制定了考核措施,将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分四个指标写进工作考核方案,每期进行一次量化考评。四个指标是:担任指导教师的,按每周2课时计算工作量;履行职责好,所指导的管理组能顺利开展工作,按A(6)、B(4)、C(2)三个等级计分;所指导的管理组工作开展有特色,按特色鲜明程度分A(4)、B(3)、C(2)三个等级加分;因指导不到位,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由校务委员会集体研究后予以扣分或作其它处理。

3.建立学习宣传阵地,营造自管氛围。

研究起始阶段,师生对什么是自主管理认识不清,对自主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如何自主管理认识不一。为解决此问题,我们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用标语号召、激励学生参与自主管理。二是要求各班每期办一次自主管理方面的板报和手抄报。三是以“国旗下演讲”的形式有计划地开展自主管理专题教育活动。四是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专门开辟一个栏目进行自主管理新闻发布。

4.建立管理矛盾化解机制,实现和谐管理。

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对违纪和正常活动的辩别能力不强,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当,也引发了一些矛盾或冲突。这种现象涉及到主体间性特质中的人本性、平等性、交互性问题,即主体与主体间如何在交往活动中达成相互平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一致性共识,并最终实现和谐管理?我们的措施是:规定管理组的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使用礼貌用语;相关管理人员或管理组的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实行违规学生谈话制、管理失误纠正制;设立校长信箱,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某一事件的看法,鼓励学生倾诉自己的委屈,学校从中了解情况,并指定相关教师及时处理。

〔二〕实施“四自”,形成操作模式

1.规章制度由学生自己建立

研究初期,因学生对规章制度的结构、内容以及表述方式不熟悉,大部分学生不会制定规章制度。如何使学生找到自制规章的“感觉”?学校一是开展了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专题活动,教导处要求各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其记熟,届时进行抽查。每期的第一学月,各班还要进行重背。背规章实际上为自制规章奠定了思想、内容和方法基础。二是对建规立制的操作程序进行规范,在关键环节加强组织和指导。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是使自制规章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建立校级规章制度方面的操作程序是:

(1)召开学生大会,由校领导说明建立该项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指定指导教师;

(2)各班组织学生讨论,收集一些意见或建议,交给指导教师;

(3)各班推荐2—3名学生代表,在指导教师的组织下进行讨论,制定初稿;

(4)将初稿交给相关教师议定;

(5)将议定稿交教导处审定、公布;

(6)各班组织学生抄、读、背。

2.管理队伍由学生自己组建

总的要求是:以事设岗,竞争上岗,生生有岗,责任到头,定期轮换。

具体做法是:(1)宣传动员,说明成立ⅹⅹ检查组的事由,提出人数、职位、个人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指定指导教师,一般为1人;

(2)学生在指导教师处报名竟聘;

(3)指导教师组织竟聘活动挑选管理人员组成管理组,并进行短期培训;

(4)管理组成员在指导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内部协商确定各自的岗位、职责及任务;

(5)少总部在红领巾广播站公布人员组成及分工情况。

班务管理方面,各班分别成立了班委和各科学习纪律管理委员会。班委人数一般在15—20人左右。各科学习纪律管理委员会人数一般在15人左右。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担任的管理职务不超过两项。根据统计,参与各种事务管理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70%左右。

3.考评标准由学生自己制定

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各种规章制度在适用范围、适用对象、适用时间段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以规章制度为主要依据进行管理会出现管理组过多、管理内容重复、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怎样解决上述问题?学校采取了按实际工作需要成立管理组、以评比标准为主要依据进行管理的做法。学校规定,每一个管理组必须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现实问题制定一份可操作的量化评比表。校级管理组考评到班,班委考评到各小组,小组考评到学生个人。研究该课题以来,学校先后组织学生制定了五好班量化评比标准、寝室内务评比标准、师德教风考评标准、楼道秩序评比标准、路队秩序评比标准、就寝人数和睡眠纪律评比标准、学生个人卫生评比标准、自主管理名星评比标准。

4.管理事务由学生自己完成
校级管理组在处理相关管理事务时,其做法是:由管理组成员按照相关的制度、规定和评价标准每天分时段进行督察、评比,做好详细记载,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将情况通报给相关的班,由该班班委处理),并将情况报告给轮值教师。一周工作结束后,学生在轮值教师的指导下分表扬、批评、建议三个部分写好总结。届时,根据学校安排在校会上或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讲评。学生的总结稿按学年装订存档。

〔三〕实施“四增”,形成激励模式

原有的学生表彰方式存在着表彰面窄、针对性不强、没有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起直接的促进、激励作用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四增”:

1.增加受表彰学生的产生渠道

 

学校规定,受表彰学生可以通过四个渠道产生:一是各班按20%的比例民主选拔,分表彰项目写出事迹简介;二是学校领导、少总部或指导教师推荐,报简要事迹材料;三是校外相关人士推荐,简述理由;四是学生自己申请,交申请书或陈述理由。

2.增加表彰项目

学校新增的表彰项目有优秀管理组、自主管理名星。其中,自主管理名星包括优秀校干部、优秀中队干部、优秀路队长、优秀室长、优秀护路队队长五项。

3.增加评价方式

中高段主要采用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各班受表彰人员和学生干部的确定,都通过述职、演讲和公开投票的方式进行。低段主要采用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是通过定期家访了解家长或监护人对学生的评价,二是通过召开家校联系会让家长参与评价,教师汇总相关情况做出综合性评价。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意识管理。

4.增加展示机会。

学校注重为学生提供展示自主管理才干的平台,让学生既得到锻炼,又获得成功体验。比如六·一艺术节,从主持到节目的编排、演出,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学校还经常安排学生主持大中型活动,举办自主管理经验交流会,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才干。

四.改革带来的成效

1.学生的变化

(1)学生的个人信念水平得到提升,行为的“意向性“和“守规则性“明显增强。

(2)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责任感和荣誉感明显增强,尊师孝老、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健全人所必备的道德品质和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现代人所必需的个性品质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在以交往、竞争、合作为基本方式的自主管理活动中,学生既学会了做事、又学会了做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了多种体验,这些体验正潜移默化地助推学生走向生动、走向成熟。

(3)纵向比较,学生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参与学校、班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认真、负责的程度有明显提高,学生做事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潜力得到更为有效的挖掘、锻炼和培养。用一位学生家长的话说,就是“我们的娃娃还真是越来越能干了、越来懂事了、越来越喜欢做事了”。

(4)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了,开始以主人翁的姿态在集体生活中出现。

(5)学生的依赖性思想和行为得到很大改变,其生活自理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其具体表现是已经养成四种好习惯:自己的事情自觉做的习惯、积极想办法把事情做好的习惯、做事持之以恒的习惯、有规律地生活的习惯。

2.教师的变化

(1)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减轻。

市教科所和县教研室的联合测查表明,教师现在的工作量要比研究前少40%左右。

(2)师德教风明显好转。

学生的长期、认真监督使学校在师德教风建设方面形成了长效机制,教师遵守工作纪律和规定的意识明显增强,杜绝了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3)教师教育观念逐步转变、工作能力有所提高、个人职业发展更好。

在课题主张不断付诸实施的过程中,主体教育和主体间性教育的思想正在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正成为教师的执着追求,理解和尊重正成为师生交往的主旋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正成为教师重要的工作策略,“过去在我眼中看来毫不起眼的学生,在进入自管组后不仅自己严格地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有老师如是说。

教师对工作的驾驭能力明显提高。以前,学校屡次出现过一些年轻女教师因管不住学生而被学生急得哭、因采用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方式管理学生而产生不良影响等事故,而今,这些事故已在学校绝迹,教师在管理学生方面更自信、更有创造性、更得心应手。教师的这些变化更集中地表现为个人成长速度加快。近四年,我校先后有4名教师被考调到省级示范高中任教,有8名教师被选拔到县级重点初中任教,有3人被提拔为校级干部,有2人被提拔为中层干部,有1人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有15人先后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和学科教学先进个人。

3.学校的变化

(1)学校管理的变化。管理人员队伍逐步壮大,结构更合理,制度更健全,分工更具体,职责更落实,推进更到位,解决了之前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的“许多人无事做、许多事无人管”等问题,在空间上实现了“学校的人,人人有事管;学校的事,事事有人管”,在时间上实现了“学校的事,事事有时做;学校的人,时时有事做”。

(2人际关系的改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家长与教师、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均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在学生眼里,教师更民主了,家长更信任他们了;在家长眼里,学生更懂事了,教师更会“管”学生了;在教师眼里,学生更能干了,学校领导更会用人了。学生自主管理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欣赏,带来了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使学校呈现出了人心思进、团结互助、求真务实的局面。

(3)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以前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是学生的基本智力水平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差,而是学生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水平差。通过构建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有效落实,非智力因素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学习行为得到优化,学生素质全面、健康发展,学习成绩普遍提高。学校在全县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的位次连年提高,2003至2004学年,学校荣获县毕业班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非毕业班教学质量也在全县名列前茅。

(4)办学声誉明显提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声誉明显提高。由于学校基本杜绝了违纪事件的发生,尤其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学生违纪事件的发生,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校办学得到了家长及群众的普遍信赖和充分肯定,更吸引了外地区的学生及家长。邻县也有很多优秀学生到我校就读。二是行业内的声誉有很大提高。学校被定为民盟四川省委和省教育厅的“推进素质教育长期联系学校”。近两年,先后有县内外十几所学校的领导到我校参观、交流。市教育局一位副局长到我校检查工作后,留言评价我校:“优美舒适的校园,培育英才的摇篮”。原民盟四川省委主委、省人大张副主任、省教育厅汪副厅长和省教科所吴所长到我校视察工作后,对学校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