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

精品课堂大舞台,人人竞展风采 陈力名师工作室 2022年第十七期(总第58期)

作者:    阅读:299次    时间:12月-28, 2022 6:51 上午

精品课堂大舞台,人人竞展风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深化“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教育改革,加强基础教育办学效率提升,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并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提供支持服务,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融合创新能力,实现优质教育共享共用,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巴中市开展2022年“课堂教学大比武”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系列活动。

陈力名师工作室成员粟力、袁静、巨正洪、陈艳、李川、曾小方6位老师积极参与精品课程活动。所涉及的地理课程内容多样:有高一新教材、新高考教学内容和问题探究;有区域地理中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有自然地理中的构造地貌的形成;有人文地理中的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等。

粟力老师执教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展示中国资源分布图、人口密度分布图,引导学生从资源的分布和消费来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存在着必然性。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为何调?如何调?何影响?案例分析四个方面展开教学。

课堂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资源禀赋、经济水平、资源需求等区域差异导致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其手段有市场机制、行政指令、统筹规划;产生的影响有优化配置资源、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区域共同发展。二是以“西气东输”为例,观看视频“西气东输工程”,思考:西气东输工程一线、二线、三线工程的起点与终点分别位于哪里;沿途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区;沿途经过哪些地形区;管道建设的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进而探究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影响。

袁静老师执教的《何时“蓝天”常在》

播放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视频,以问题国家为什么特别关注空气质量设置悬念,导入新课。课堂围绕认识大气污染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分析中国大气污染的原因;讨论如何治理我国大气污染四个方面展开。

课堂注重从学生身边的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着手研究;展示我国近年来大气污染的图文材料,引导学生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气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尾气排放,交通污染等人为原因和气候、气象等自然原因的角度分析大气污染的原因,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讨论,学生积极表达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培养学生爱护大气、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一起打响“蓝天”保卫战,我们终会还天空蔚蓝!

巨正洪老师执教的《乡村和城市空间结构》

本堂课从给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空间结构三方面展开教学。展示平昌上海华联、平昌中学校园;龙潭溪湿地公园、金宝新区等图片,挖掘学生身边的地理资源和素材,生动形象的阐明了土地按照利用类型的不同,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通过图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的特点和典型特征。

巨老师的课堂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课堂所用素材皆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极大程度教会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为生产生活作理论指导,活化地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李川老师执教的《构造地貌的形成》

展示我国著名的山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我国大美壮丽,千姿百态的山景图片,激发学习兴趣,加强美学教育,导入课堂主题地貌的形成和主要地质构造。

课堂围绕褶皱山、断块山、火山三个主题进行。介绍褶皱、背斜和向斜的基本概念;通过图示理解正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通过动画演绎和合作探究突破难点逆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动图展示:当岩层受到的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力,岩层就会出现破裂,岩层发生明显位移,形成断层的过程,动图生动形象且直观,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课堂练习以实景图片为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判断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曾小方老师执教的《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以《中国机长》片段为导入,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在视频中你能看到大气吗?结合生活实际描述大气是什么样子的。玻璃发生碎裂在多少米的高空?当时他们遇到了哪些危险的情况?以3个问题串联讲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以教材中的活动、案例、自学穿为教学素材,分别探究人类活动对二氧化碳含量;臭氧含量;杂质含量的影响。重点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以及教会学生读图的技巧。分别展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图示,引导学生从气温特点、气流运动特点、与人类活动的联系等三个方面分析不同大气层的显著特征。

以《中国机长》视频中机组人员和乘客在高空遭遇缺氧、低温、失压、雷电、积雨云、气流、冰雹、颠簸等各种危险,说明对流层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课堂主旨表达出人类活动会影响大气组成的成分和含量,保护大气,就是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以此培养学生树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的意识。

工作室成员通过此次基础课堂遴选活动,拓宽了学习视野,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老师们受益匪浅。尤其是在微课制作方面,有如下总结和分享:一是要明确微课制作的“需要”与“不需要”,要将科技感、特色手绘、动画、视频等恰当的融入微课中,让地理学科知识“活起来”。二是“教师讲解+多媒体大屏”形式,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画面的可视性。三是微课制作要从课件模板、字体、封面、正文、色彩搭配、图文布局等角度考虑,才能做出精美生动的课件。

阅读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