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动态

平昌县高中地理陈力名师工作室简报(2021年第14期 总第39期)

作者:    阅读:596次    时间:12月-1, 2021 8:43 上午

2021年第十四期(总第39期) 撰稿:曾小方 审稿:陈力  2021.11.10

11月10日,平昌县高中地理陈力名师工作室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同课异构”走进元山中学。本次同课异构的主题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别由元山中学刘静老师和工作室成员粟力老师执教,工作室全体成员、元山中学地理教研组及文综组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刘静老师执教《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0日下午第一节课,刘静老师执教的高三复习课《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元山中学高三5班进行。刘静老师的课堂从考情分析、基础知识梳理、命题探究、高考链接四方面进行。

(1)考情分析

从课程标准的角度说明本节课堂的重要性,即课标要求: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统计近几年来的高考题,如:2018·江苏,1~2题;2016·江苏,19题;2017.天津,12题;2015·江苏,19~20题;2015·四川,1题等,以此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考中的高频、常考考点。从命题分析的角度说明,本考的常以区域图、等值线分布图、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洋流的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分布规律;以等值线分布图、局部洋流分布图或局部区域图为背景,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此说明区域图、等值线分布图对解题的重要性。

(2)基础知识梳理

以教材为本,带领学生,分别从气候、生物资源、航运、海洋环境四个方面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强调地理术语。

以活动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分任务合作探究寒暖流交汇处、上升补偿流处、浅海大陆架、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渔场的成因。

(3)命题探究

通过展示几道高考题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题干关键信息,结合具体情境,精准考点,找出易错项和知识盲点。

(4)高考链接

     通过近年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综合题、材料题的分析。尤其是从时事、新颖的材料摸准考点和考向,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粟力老师执教《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活动探究贯穿课堂始终,4个活动分别是探究海滨沙漠的成因;渔场的形成及成因;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条件;通过抢盐风波,分析洋流对海洋环境带来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每一个活动探究题目提供新颖的材料及图片、地图,精准设置问题且问题设置具有递进性,逐步引导学生由表到里、由点到面分析题干、材料。

课堂的最大特点:一是拓展补充渔场形成的条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示意图从生存空间、水温、光照,食物链(饵料与天敌)、氧气、人类活动等角度逐一阐释,并以沙丁鱼群居及迁移的高考题目分析厄加勒斯浅滩成为南半球沙丁鱼主要聚集水域的原因,其实质就是渔场形成条件的分析。二是拓展延伸海雾的形成条件(冷却、加湿、有凝结核);及海雾易出现的地区寒暖流交汇处多发海雾,尤其是冬季;夏季寒流流经中低纬度海区;冬季暖流流经中高纬度海区。并引导学生将其对应到具体海域进行区域认知,从而强调海雾影响海上航行。

课后,各听课老师在录播室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评课,此次评课由工作室领衔人陈力老师主持。

首先是两位老师对自己的课堂设计思路进行简要说明。刘静老师课堂从考情分析、基础知识梳理、命题探究、高考链接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基础知识采用师生一问一答的形式建立知识框架;按小组分配任务探究重点问题——四类渔场的成因,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选取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作为背景素材突破难点问题——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最后结合近几年高考方向选取试题加以巩固。

粟力老师则是学生活动贯穿课堂始终。活动一:结合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补充世界洋流模式图,回顾洋流分布是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前提;随后以“奇怪的现象——海滨的沙漠”、“世界渔场分布”、“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抢盐风波”四个活动分别对应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及污染四个方面的影响,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难题,并拓展渔场和海雾的形成及分布;但由于新师生的契合度还不够,课堂效果未达到期望。

随后,元山中学文综组的各位老师积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大家认为,刘静老师的课堂设计环节有序、思路清晰;小组探究时分配任务、学生积极参与;采用《泰坦尼克号》素材新颖;但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没有及时评价、纠正。粟力老师“活动—知识点小结”的课堂模式非常独特,课中的各个活动充分利用历史、时政素材结合知识点;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不同情况,老师给予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学生回答不上来时,老师有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较小,老师有重复学生的答案;学生回答不够准确时,老师及时纠正。

陈力老师指出了两节课的共同优点:一是两位老师都在课前对课标、考纲进行了充分的解读,这是高三一轮复习课应具备的基本;二是课堂组织有序、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同时两位老师的课还各具特色。刘静老师课中添加动画、视频等素材,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眼球;“南极海洋动物体内发现农药残留”的环节体现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念;最后命题研究及高考题链接能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知识点在高考中的考向,但一个考点对应一道题的模式能让练习更有针对性,例如后面的练习题“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应该对应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知识点。粟力老师的课堂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的作用,且对拓展知识点的分析非常细致,读图、读材料注重对地理信息的提取;但学生活动中“四大渔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这一提问太宽泛,未指明与本节课知识点的关系,学生找不到切入点,因此有些迷茫。

最后,陈力老师指出高三一轮复习课中,学生活动、知识点讲解和考纲考点三个方面是可以有机融合、互相渗透的,考纲考点要落实在知识点上,知识点的习得应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另外,知识点讲解时可借助生活实际素材,也可借助其他网络素材,但要以原理剖析为主,例如刘静老师课中的《泰坦尼克号》视频中的冰山,洋流携带冰山的前提是洋流流经之地有冰山(从高纬度来),这也体现了洋流的运动性。

同一个课题,不同的老师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因此“同课异构”是一场思维的碰撞,能够有效地拓宽老师的教学思维、指导老师的课堂提升。在元山中学各位领导的指导下,在元山中学相关师生的积极参与下,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