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动态

陈力名师工作室简报 2021年第十三期(总38期)

作者:    阅读:595次    时间:11月-8, 2021 10:31 上午

10月27日,巴中市教科所苟志弘主任、平昌县教研室地理督导员何庚煜到平昌中学、平昌二中指导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县陈力名师工作室成员李阁露老师、殷亮老师分别执教《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描述区域特征——气候特征》,工作室全体成员参与听课评课,并聆听市县领导的高考复习建议。

李阁露老师执教《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活动内容

27日上午第三节课,李阁露老师执教的一轮复习课《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在平昌中学高三36班进行。

首先,李阁露老师结合教材上知识点结构和近年来高考出题方向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从气温的能量来源、气温的时间变化及气温的空间变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基础知识回顾,并构建知识树,逻辑清晰,便于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体系。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先由学生总结归纳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运动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温的影响,然后教师补充细节,并构建知识框架。

随后,李阁露老师用高考真题来验证。在学生自主答题后,李阁露老师从材料到题目、从符号到地图进行了深刻的解读,例如:引号表示解释、补充、说明,因此要注意材料中的“寻找最佳避寒地”、“百里钢城”、“温暖之都”等词的含义。通过解读材料,逐步提取关键信息建立模型,同时排除不相关影响因素,将题目从“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转述为“地形对攀枝花1月气温的影响”。在学生组织好答题语言后,李老师展示出高考参考答案予以对比,更好地规范学生答题语言。

2、评课议课

课后,各听课老师在高三地理办公室对本节课进行了评课,此次评课由高三地理备课组长张金钟老师主持。

首先,张老师充分肯定了李阁露老师“学习目标解读—构建知识树—学生活动—真题回顾”层层递进的课堂模式,注重构建知识框架体系,逻辑清晰,同时引导学生“符号—数字—文字”的方式解读材料和题目,提取有效信息;注重答题思路构建,逐步排除不相关因素,从“建模”到“破模”,把问题从“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转述为“地形对攀枝花1月气温的影响—-冬季风”,便于学生抓重点因素、找准答题方向。

何庚煜老师指出,李阁露老师的的课堂设计安排合理,重点内容深入探究,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以及答题语言组织等各方面都展现出层次化、专业化;真题仅选取本节课知识点“气温”部分相关问题,达到专讲专练的效果。

苟志弘主任对李阁露老师在学生组织答题语言后与高考题参考答案对比的环节予以高度赞扬,并指出课堂上需要关注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殷亮老师执教《描述区域特征——气候特征

1、活动内容

27日下午第一节课,殷亮老师执教的一轮复习课《描述区域特征——气候特征》在平昌二中高三16班进行。

首先,殷老师结合高考中考查气候特征类题目的常考方式及常考题型,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点。课堂中主要从“气温特征的描述”和“降水特征的描述”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补充“光照特征的描述”,并结合高考真题具体分析,重点突出、适当拓展,讲练结合。

2、评课议课        

此次评课在陈力名师工作室开展,由高三地理备课组长陈力老师主持。首先,陈力老师认为殷老师本节课时间安排合理,指出安哥拉“春天国度”美誉的由来应该从冬季较温暖和夏季较温和两方面分别分析,从而得出气温年较差小的结论。

何庚煜老师充分肯定了殷老师这位青年教师这几年来的进步,本堂课设计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讲练结合,重点突出,知识点细化精准;但综合题的讲解过程有待进一步细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题解题能力。

苟志弘主任认为,殷老师设置的学习目标紧扣本节课学习内容,目标明确且易达成,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从材料、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市教科所苟志弘主任对高三复习的建议

苟志弘主任首先了解高三年级地理组的集体备课情况,对组内的常规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并根据现实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1.集体备课应该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按章节分配备课任务到人头,精选、整合各类资料及试题;

2.教学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建立知识体系,注重深化拓展,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于教学中,并通过教学反映课标;

3.一轮复习重在“强基固本”、构建知识体系,课堂上要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各类练习题要有选择性、分层次、分模块知识点。

4.课堂教学要注重方式方法,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满堂灌”;

5.教师要多研究试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新材料、新名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