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信息

新时代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内涵和路径

作者:    阅读:2,499次    时间:4月-19, 2021 3:15 下午

撰文丨汪桂琼(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 

名师工作室自2000年在上海市卢湾区诞生以来,在逾20年的发展进程中,运行机制不断成熟,研修形式不断丰富,作用功能不断强大,成效影响不断提升,已逐渐成为培育和造就优秀教师的重要方式。2018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组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在师范生培养和在职教师常态化研修中的重要作用。这更需要我们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以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视野思考和探索名师工作室建设内涵和发展路径。

一、名师工作室的理性认知

名师工作室的本质是一种师培新模式,建立以工作室为载体,用行政保障,组织助力的方式,围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开展系统性的研学、研培、研用一体的教育教学活动,相较于传统的培训模式更贴近一线,更加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正是新时期教师培训降低重心,阵地前移的新方式。

名师工作室的特点是集群成长,是在满足工作室成员个体需求基础上的个性成长与共性发展。从“我”到“我们”,构筑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最终形成群英汇聚、智慧共享的教师“共生体”。

名师工作室的高阶发展是品牌品质,独特的教学主张、研修方式与教科研成果是铸就工作室品质特色的关键因素,工作室应成为培育名师和自我提升的双重载体,在不同区域产生学术影响力,带动区域内学校、学科发展力和教师追随力,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区域整体辐射效应。

2018年9月10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建设一批“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壮大中小学骨干教师和领军人才队伍。工作室主要职责是造就和培育优秀的教师队伍,还肩负着引领区域教育教学改革、针对区域教育重难点问题克难攻坚、组织教师进行系列研训活动、开展区域性的扶贫支教、组织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带动某学科(领域)的发展等重大任务。

我省名师工作室建设围绕“培养一个专家,带动一门学科(领域)、引领一个团队、结出一批成果、建设一批资源、辐射一个区域”的“六个一”目标,出台专项文件要求每个工作室结合学科优势,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行全学段、全学科的名师优质课程数字资源建设与开发,为全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作出示范,以任务驱动形成四川省名师工作室品质特征。

二、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模式

要使工作室形成持续的研修动力,研修活动既要立足工作室内部“常态化、系列化和多样化”的研修方式,也要形成工作室与区域、工作室之间的纵横联动研修模式。

一是课题研讨式。这种模式把名师工作室定位为一个研究所,集智聚力,克难攻坚,服务地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室围绕领研课题,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序列实践探索,提升成员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能力,产出科研成果。一般方式为工作室将研究课题划分为若干子课题,根据成员需求与优势进行认领,以集中学习、研讨和返岗自主实践、研修方式为主,不断提升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理论深度与实践效度。

二是主题系列式。这种模式一般用于工作室领衔人已有较为成熟的教学主张或教育教学成果,需要组织成员共同深入研讨与全面推广的系列活动。如何立新名师工作室围绕“群文阅读”教学主张开展的“系列阅读、系列沙龙、系列展课、系列研讨、系列写作”等主题活动,通过每个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带动“影响一群人,推动一所学校,形成一种风格”。

三是任务驱动式。这种模式把工作室定位为一个生产基地或是加工厂,以具体的任务推动工作室所有的研修活动。如我省省级名师工作室以重点研制本学科(领域)系统化的数字课程资源为任务驱动,每个工作室结合学段学科特点,分析研读教材、结合教学重难点知识设计教学重点环节、开发教学资源、研制微课堂教学视频,生成整个基础教育序列化、体系化、优质化数字教学资源,提升全省教育资源服务供给能力。

四是送教帮扶式。送教帮扶既是工作室责任也是常态化的研修模式。通过送教下乡、送培到校、进校诊断和对薄弱区域(学校)开展支持帮扶等研训活动,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我省名师工作室以制度保障每年不少于两次以民族地区为辐射地,针对性开展覆盖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发展需求的学术研讨和教学实践指导活动。

五是多元联动式。工作室不局限于内部研修,同时与外部力量整合,开拓研修的视野与理论深度。主要体现在:工作室之间的联动,如工作室的纵向贯通(即国、省、市、县、校级工作室)、力量整合,不同区域之间(含省内外)同学科工作室联动或是同一学科不同学段工作室之间的联动研修,这种研修模式在于开拓工作室视野,形成学科系统思维;工作室与高校、教科研机构的联盟研修,这种模式在于充分借助高校或教科研机构,加强对工作室研修的理论提升和思想引领;工作室与其他学术机构联合,如教育学会与工作室联盟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等。

三、名师工作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室定位不明确和专业引领不够

时下,各地工作室如雨后春笋,但各级工作室在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方面较为模糊,特别是国、省、市、县、校各级工作室之间交织重复,定位不清。各地工作室建设也存在盲目跟风现象,未能充分和区域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实际匹配,领衔人专业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发挥不够。如某些工作室集省、市、县三级工作室于一体,工作室领衔人在统整资源,兼顾学员层次,分层分类指导研修等方面思考不清。同时,由于很多地区工作室领衔人队伍并非通过系统培训、培养和考核组建,仅通过一定条件在现有名师队伍中直接遴选命名,导致工作室领衔人在专业指导、研修方式、工作室内涵建设等方面呈现较大差异,甚至出现个别工作室领衔人将此作为名誉,在工作室建设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

(二)工作室建设区域和学科发展不平衡

由于师培观念、经费与教育教学现状等相关因素影响,工作室建设存在区域与学科发展不均情况。我省78个省级名师工作室中,教育发达的成都地区占比近半,甘孜、阿坝和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省级工作室为数甚少;各市(州)、区(县)在工作室建设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相较语文、数学等学科而言,心理健康、劳动教育、音乐、美术、体育等紧缺学科工作室建设相对薄弱。由于学科性质、教师数量与结构分布等不同,也影响着不同学科、区域工作室研修活动的丰富性和多元性,致使工作室研修活动也不平衡。

(三)工作室建设的根基不够稳固

工作室是一个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需要长效机制保障良性运行与发展。事实上,各地工作室建设缺乏长期规划,缺乏缓解工学矛盾的制度保障和行政举措,多数工作室成为领衔人与成员本职工作之外的“义务劳动”或“公益活动”。领衔人

及成员所在单位在场地、时间、经费等方面缺乏有力支持,工作室缺乏领衔人之外的智力支持,领衔人专业发展高度受限,工作室建设发展后劲不足。

(四)工作室建设的制度不够成熟

虽然各地出台了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对工作室的职责任务、组织管理、条件保障、绩效评价、监督检查等有了明确规定,但在工作室章程制定、发展规划、活动特色、课题研究、文化建设等方面,缺乏专业引领的制度或方案设计,特别是如何针对工作室建设做增值性、发展性、综合性评价等方面极为欠缺,对工作室之间如何协同,成员之间如何合作等指导性意见不够。

四、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建议

(一)结合区域需求,明确工作室建设目标

工作室建设目标要与区域教育发展与教师实际结合,服务地方教育发展。我省基础教育呈现出成都教育高峰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洼地泾渭分明的局面,名师工作室建设需要结合四川乡村振兴计划,造峰填谷,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名师工作室的重要目标是研发优质课程数字资源,强化辐射民族地区教育的“三个课堂”建设,同时,每个工作室遴选两名民族地区教师,每年开展不低于两次深入民族地区学校送教送培的研修活动,以此强化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与示范作用。

(二)强化组织保障,规范工作室发展路径

由于工作室建设具有层级性和学科(领域)特性,需要对不同层级工作室建设准确定位,避免各级工作室的重复交叉。我省为规范各级工作室的准确定位与功能发挥,建立了由校级工作室领衔人逐级晋升的工作室建设体系,即工作室周期结束后考核优秀的校级工作室领衔人方可晋升县级工作室领衔人,以此类推。

同时,还需规范工作室人员的组织架构和强化工作室的层级效应。我省构建了“1+10+5”的工作室链条式人员架构,即每个工作室以1名领衔人指导10名成员,每位成员带领5名学员组成。只有落实各级组织管理功能,才能强化每个学科(领域)直接辐射引领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教师专业发展。

四川省名师工作室建设体系

(三)夯实专业指导,牢固工作室建设根基

各个工作室领衔人在教育科研、师德修养、人格魅力与教育情怀等方面有着共性特质,但在学科(领域)特性上差异较大,需要进一步配置精深学科(领域)专业与理论高度的导师团队,强化工作室在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深入与专业指导;凝练提升工作室教育思想与教学主张,树立工作室品牌;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进一步开拓视野;跨学科跨区域跨界建设工作室,丰富工作室研修活动;开展系列读书讲书、会课辩课、演讲演教、研学研修、送教支教、交流研讨、写书著述等活动,夯实专业指导,牢固工作室建设根基。

(四)完善机制建设,提升工作室发展后劲

避免工作室重建轻管,促进工作室发展后劲有力,需进一步完善工作室规划机制、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特别是完善过程管理与成果展评。可视化、可量化的任务驱动管理是最有效方式。如以一次优质展示课、一次聚焦主题的学术报告(支教活动、演讲、访谈、成果展评)等形式,能有效激发工作室内生动力。我省专项开展“川越视界、天府师说”在线工作室每周公益论坛,拟举办一年一度的“成渝双城名师优质展示暨高峰论坛”活动和名师教学风格学术研讨会、名师工作室成果发布会、名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等,同时强化年度工作室成果展评的绩效考核,促进工作室自主良性运行。

来源丨《四川教育》2021年第4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