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推介

《中小学创造性美术教学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作者:    阅读:1,805次    时间:2月-8, 2017 10:47 上午
《中小学创造性美术教学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承担单位:攀枝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

主研人员:康林、王宏、周红、李平、李兵

综述:

创造性美术教学研究课题是针对传统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各种阻碍因素的弊端,从美术本体出发,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创造学原理对美术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角度入手,对原有教材和课程资源进行了改革整合;对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通过5年多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体现在:1、探索了创造性美术教学的指导思想与原则;2、探索出了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3、改革、整合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4、通过教学实验验证,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5、创造性美术教学实验研究所形成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在教育理念上与当前美术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培养目标一致,具有现实意义。

一、关于美术的本体意义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领域。它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可视性的特点。它内涵两个层面,即:对“美”的发现和认识、感悟,从“术”的技术层面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美术”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人们通过美术学习,对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和将造型元素进行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运用这种美术语言,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主观意愿的表达,我们把它称为美术创作。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人的情感、动机、观察、思维、想象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可以说从美术本体意义上讲,美术是最能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欲望,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在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力,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二、课题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1、当前中小学传统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阻碍因素

美术对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最直接有效的。但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传统的美术教学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它存在于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中;存在于现行教材编写体例和教学内容中。

从教与学的角度看,美术教学长期以来基本上是以教师传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由于师资、教材内容等条件限制,多数教学停留在临摹或“小黑板旅行”上。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以模仿、临摹为主,以符合教师预先设计的标准和画得“像与不像”为作业评价标准,形成千人一面的窘况,创造能力的培养成了一句空话。

从教材内容的编排上看,基本上是专业美术的浓缩,面面俱到,繁、难、偏的内容较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较少。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很难完成大纲、教材的要求。随着学习美术专业的加深,大多数学生知难而退,逐渐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许多教学内容实际上教师也无法完成,形同虚设。学生要从美术学习中获得审美能力、兴趣爱好、个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削弱,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2、创造性是美术教学的本质

(1)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要求。

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素质是人的各项素质的核心,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能力。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正常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就必须对现有的美术课程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改革当前美术教育依然存在“以教材为中心、以纯技术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非常必须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2)创造性美术教学的目标

创造性美术教学是指通过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手段,产生新颖独特的、超越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有社会价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

创造性美术教学的目标是正常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回归美术的本体意义,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以学生的美术作品按教师预先设计标准完成为最终目的的模式,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最终目的。前者以技能学习为过程,以结果为标准、为评价尺度,过程与结果都是可以预料的;后者以学生的感受为出发点,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前提,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学习过程和结果是动态的变化的。创造性美术教学就是要通过具有审美价值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多种学习方法,对事物的感受、体验与实践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创造性美术教学的原则

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是承认创造力是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的发展潜力,而不是少数天才才拥有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针对每个学生,面向全体,在发展创造力的目标下,人人处于民主而平等的地位。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应树立“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通过艰苦细致的努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蕴涵了无穷的创造潜力,教学应该促进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时刻把学生当作创造的主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的创造性学习,并把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性,创造性教学的实质就是要发展个体的创造性,而发展人的创造性,则必须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创造性教学观认为:教学应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成长,从而塑造学生富于时代精神的个性与自我。

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是在创造性美术教学实验的内容选择和教学方式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有权选择教学内容的学习,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性、参与性和探究性会得到极大的发挥,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老师的“喂食”,而是课程的创造者、参与者,与教师一起探索学习内容,推动教学进程。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时,学生才能形成独立思考、不畏权威、大胆创新的创造品质。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 课程设计的开放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指标的制定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具有开放性。

(2)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教学过程不是教师设计好后严格执行的一个单向性的程序,而是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推动发展的一个动态的,生动、活泼的,充满创新性和开放性的过程。

(3)教学结果的开放性:学生对作品的感悟体验各不相同,艺术表现也千姿百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评价标准要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差异的学生,让学生的能力、个性充分展示出来。

3、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

(1)探索创造性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2)改革旧的美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3)改革、整合有利于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内容。

三、具体措施

(一) 将现行教材进行改革、整合,突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创造因素

1、分成板块把相同或相近的学习内容相对集中

现行中小学美术教材上的一些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分散在几册上面,缺乏联系和学习的连贯性。如:初中素描,教材设计了如下课题《铅笔(单线)静物写生——生活用具》、《素描静物临摹——学习用具》、《素描静物写生》等,这一系列课题分别安排在初中1—3册上面,使这一系列内容失去了连续性,并且课时少,过分专业化。显然,这样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既不能达到专业技能的要求也不能激发学习兴趣,使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对教材内容重新调整,从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角度出发,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把教材分为绘画与表现、工艺设计与制作、欣赏与评述三大板块;把具有系列性的内容相对集中,把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突出趣味性和创造表现因素。例如:绘画与表现学习领域,现行教材中以素描作为培养学生造型能力的基础,教学内容有:结构素描、结构与比例、构图方法、体面与调子,明暗调子素描的作画步骤等,教学目的是通过从结构素描到明暗调子素描的一系列练习,使学生具有用明暗造型规律去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真实感。实际上由于过分专业化的要求和课堂时间短、场地等局限,学生难以完成要求。改革后的教材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不以明暗调子素描作为造型的基础,而代之以线描图像。线描图像是人从幼儿起就开始运用作为传达手段和造型表现的方法,简单易学,并且可以成为从事各种职业都用得着的工具。设计构想如下:教学内容包括手绘线描的功能,用线描进行描述、记录、说明;线描与表现立体的物体;线条与多视觉表达物体等。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线条表达方法,能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的表达物象,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独立见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2、删去繁、难、偏内容,降低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行教材强调学科中心,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在内容的安排上是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内容的微格化,如:绘画中将明暗调子素描,写生的“环境色彩”作为造型的基础,工艺美术中将图案作为设计的基础。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都专业化、成人化,脱离了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我们删去教材中繁、难、偏的内容,适当降低难度,把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变为“了解”,增加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将专业知识技能具体化、生活化、趣味化。如:绘画表现板块中变明暗调子素描为手绘线条图像,突出表现的多样性;变写生环境色彩为色彩搭配,突出主动性与实用性;变木刻版画为吹塑纸版画、纸版画、多种材料对印版画、拓印版画等,突出简易性与创造性。工艺设计制作板块中删去《图案——纹样的形成》、《平面构成——点线面的排列组合》等专业性过强的内容,将这些工艺设计的基本知识完全融合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趣味性强的内容中。如:《面具的设计与制作》、《吉祥物的设计》、《活泼有趣的帽子》、《美丽的家》、《漂亮的沙发垫》、《设计窗帘》等,注重感受和体验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进行设计与创造活动。

3、加入一些乡土和校本课程

我们根据当地的地方特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开发了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乡土教材和校本课程,如:《美丽的家乡》、《利用废旧材料设计与制作》、《树叶贴画》、《纸盒家具》、《我们的学校》等,现举例如下:

(1)《利用废旧材料设计与制作》在系列工艺设计课中,要求学生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各种织物、纸类(报纸、画报、包装纸)、塑料制品(塑料瓶、方便面盒)、金属制品、食品(蛋壳、豆类)、木制品(火柴棍、牙签),对它们进行创造性地设计、组合,使废旧物品变成了令人耳目一新、构思奇妙的艺术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增强了环保意识,激发了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2)绘画创作课《美丽的家乡》

a、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家乡的一切资料,如家乡的照片、实物;听爷爷奶奶讲关于家乡的故事;在家乡生活中最令你感动的人或事等等,召开(家乡 . 印象〉专题讨论会。

b、表达方式:可以用绘画、影像资料、装置、行为艺术或独创的一切方式表达你对家乡的印象。

c、教学实验结果:学生不再仅用绘画一种方式来表现家乡,上面所提到的各种表现方式都有人涉猎,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性,有的学生用线描连环画的形式记录了家乡的变迁;有的同学将收集到的不同时期的家乡的照片粘在一起,配以文字来说明家乡的历史;有的同学用新闻采访并以录像记录的方式呈现他们的作品;有的同学用讲故事、演小品的方式表达感受等等。

d、教学效果分析:这样的课题打破了用绘画表达情感的单一模式,体现了艺术表现多元化、综合化的现代艺术特色,使学生的心胸更加宽广,能够接纳不同的艺术观点和表现形式,并养成勇于表达自我,敢于创新的精神。

实验前后学生学习美术兴趣调查表(小学四年级1、2班)

班级 人数 对美术感兴趣的人数 主动参与学习的人数
实验前 百分比 实验后 百分比 实验前 百分比后 实验后 百分比
实验班 55人 31人 56.3% 53人 96.3% 34人 61.8% 55人 100%
对比班 54人 35人 64.8% 40人 74.1% 32人 59.2% 36人 66.6%

(二)创造性美术教学的教法与学法改革

1、创造性美术教学研究实验的教学设计

实验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探索性的,适合学生不同年龄段学习的,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课题。同时努力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2、创造性美术教学研究实验的组织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

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师生平等、开放式的,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参与者,要体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同时关注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

创造性美术教学的一般教学环节: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特点、认知规律探索出了创造性美术教学的一般教学环节,即:激趣乐学——师生互动——探究创新——评价发展

激趣乐学——激趣是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一定要引人入胜,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学、乐学,这是培养创造力的第一步。

师生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流对话互动的过程,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教材内容,在互动中双方都应接受对方,受到对方的影响,并有某种收获,教师与学生对所学的东西达成共识,真正拥有知识,共同享用对方的经验和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探究创新——探究、创新是一堂课的精神、灵魂,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探究创新精神。它包括: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美术学习的探究创新和注重创造的审美观养成等内涵。

评价发展——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以上四个环节是我们对创造性美术教学实验的一个意向性要求,不是一堂课的具体安排,其核心是:培养学生注重创造的审美观;培养学生主动而又有独特个性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表达,勇于创新的美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以善于发现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美术创作能力。教师根据这一精神创造自己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个案举例:《纸造型——小房子》小学美术第七册(工艺设计与制作)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片段 设计分析
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一张纸,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能让它站起来?     利用问题导入,探究与兴趣结合,多向思维,多种答案,激情引趣。
师生互动   ……师:请把你们想到的方法演示给大家看一看:学生把思考后的纸对折、卷曲、或两折、三折的方法演示……,师:还能用哪些材料、那些方法制作小房子?   启发学生由浅入深,让学生自己演示,师生共同探讨,把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入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探究创新 ……师:你能不能想到与别人不同的造型和方法吗?……请每四人一组,设计方案,共同制作一个或多个与别人不同的房子……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增加了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创造成为主动的学习方式,从而制作出新颖别致的作品。
评价发展 请你们讲一讲设计想法,……这些漂亮房子,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请把这些房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成城市一角……   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对作品进行评价,根据房子的造型特点设计成商业区、住宅区、公园等,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以提高,个性得到发挥。

3、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研究

根据美术的不同课业类别我们采取了不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实验,例如:

(1)发现、探索法

发现问题是主动观察、探索的结果,是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细致的观察、比较,寻找不同的表现方法,在此基础上以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小学绘画课中的写生教学《线描写生  花生与核桃》这一课,教学设计采用发现、探索法,通过绘画写生来培养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的表现能力。要求学生主动观察和描绘,在掌握了基本表现方法后再从不同角度根据观察去寻找不同的表现方法去描绘花生与核桃,同时在绘画工具的选择上探索不同工具的不同用法来创造性地表现描绘对象。具体教学分析如下:

1、教学内容

《线描写生 花生与核桃》这一课是小学四年级绘画与表现领域创造性美术教学实验的自编教材。写生课是小学美术重要的绘画造型基础之一。传统的写生教学对专业性要求过高,学生被限制在已规定好的再现性写生的诸多要求中,这些过于理性化的要求,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表现能力,使其产生了畏难情结,甚至对写生失去了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调整了教学策略和教学要求。即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写生,变明暗写生为线描写生。其目的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有写生的一般要求、精细的描绘,还应让学生对自己的感受有自由发挥的余地,把写生教学拓展开去,鼓励大胆发现、探索,鼓励大胆表现、创造,通过写生教学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具体教法

课前学生每人准备7-8颗带壳的花生或核桃。选用工具:钢笔、铅笔等线描工具。

上课时,要求学生把带来的花生、核桃摆在自己的课桌上,使他们便于观察写生。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后,找出花生、核桃的外形特征、壳上的脉络和花纹等特点。出示范图,请学生分析其表现方法,介绍并示范一种表现方法,学生可对着花生、核桃,作写生练习。在基本掌握这种表现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花生、核桃还能用哪些方法表现?充分发挥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探索精神。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点、线来表现花生与核桃上的花纹,使学生理解到表现方法是可以创造的。学生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起来,描绘的花生、核桃壳出现了很多种表现方法。再有,教师让学生摆弄花生,可以把壳剥开一半画,也可以重叠起来画,使疏密有变化,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构图问题。作业效果很好,所有学生作业都生动有趣,具有一定美感。师生在小结时充分肯定了那么些观察深入细致,善于发现、探索、描绘精细和有创新的作业。教师鼓励学生平时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并能用自己的方法把它们描绘出来。

课后分析:

该课教学内容和表现方式的改变,切合小学生表现方式特点,学习有兴趣;发现、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绘画表现能力、创新意识得到了提高。

(2)联想添加法

联想是大脑对已有的形象进行迁移、想象的思维过程,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基础。通过添加对联想物进行创造,形成一个新形象,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品质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有趣的联想  花生与核桃》这一课,它是在上一节课基础上拓展。教学采用联想添加法,要求学生在已写生的基础上对花生与核桃进行联想。学生有了前一节课写生的直观感受,对花生、核桃的形状、花纹有较深的印象。本节课教师需要解决的是把学生从写生教学的较严谨、理性的观察思维中解放出来,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通过联想,引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联想就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其次,展开联想可以从花生、核桃的形态上进行联想,从仿生、动植物、交通工具、建筑物或远古的、未来的……都可进行联想。第二,可从花生壳和核桃壳上的脉络和花纹上进行联想,它可以是前面提到的联想物上的装饰与补充,可使联想物更加奇妙有趣。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学生的情结调动起来了,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联想,比谁的联想更奇妙、更有趣。在表现方法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采用多种手法表现,可以用线描,可以用色彩画,可大胆加进主观色彩(喜欢的颜色)进行添加、组合,使它创造成一个全新的与别人不同的有趣的形象。

学生在这节课中,思维活跃,无拘无束,许多发明创造由他们笔下涌现出来,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有的画出了花生太空飞行器,有的画出了具有花生、核桃特征的各种交通工具,有的画出了花生、核桃形态的建筑物,有的画出了具有花生、核桃壳花纹特征的动物、植物,有的画出了现今世界上未见过的东西……。

从以上教例可知,拓展写生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写生的兴趣,还可以发掘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与众不同法

与众不同法主要区别在于自己的作品、想法、作法与别人不一样,可以标新立异。如:与老师的不一样,与同学的不一样,与自己前面作品不一样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例如:初一美术《面具的设计与制作》这课,在学生了解古今中外面具艺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设计与制作上,在材料的选择上、表现方法上、造型上与众不同,突出审美性和创造性。具体分析如下:

1、教学设计:该课是初中一年级工艺设计与制作领域的教学内容,本课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一是强调了美术文化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的面具艺术。二是变制作以平面为主的单一手法为立体制作多种表现手法,利用当地便易找、便易制作的多种材料,来创造性地设计制作各种面具。

2、教学目标:

*欣赏面具艺术,认识面具的来历与演变,了解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文化、民族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的文化内涵。

*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

*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步学会面具的设计与制作。选用恰当的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技法,设计制作出平面或立体的面具。在与学生合作完成作业时,锻炼协作能力,培养互助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对材料的理解(材料的色彩、肌理、材质特点)和对材料的综合利用。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4、教学材料准备

教师:课件,各种面具图片、实物; 材料与工具:铅画纸、彩色卡纸、皱纹纸;及时贴、麻绳、毛线、羽毛等;水彩色笔、蜡笔;剪刀、双面胶等。

学生:分组准备——

材料:纸(铅画纸、彩色卡纸、皱纹纸、瓦楞纸);及时贴、麻绳、毛线、羽毛,树叶,手提袋。

工具:颜料及着色工具;彩色笔及蜡笔;剪刀、双面胶、橡皮筋等。

5、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讨论法、发现、探索法、与众不同法等。

6、教与学过程(要点)

教师引导:

a、介绍面具知识、面具的历史、面具的种类、面具的材料。重点介绍面具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引导学生查找面具资料。

b、指导学生巧妙利用当地的可制作面具的材料,根据材料的特性,设计制作出有个性、有新意的面具。

c、组织面具表演。

学生活动:

a、搜集面具的资料(图片、文字介绍等)。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b、欣赏中外面具作品,互动式学习面具的设计方法,了解面具在材质、色彩、肌理等方面的特点,了解面具设计特点、不同设计风格。

c、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根据所带材料,采用多种手法设计制作有个性、有创意的与众不同的面具。在设计制作面具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d、进行面具的展示和表演,对自己和他人设计制作的面具进行评价,评选出有创意的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4)问题质疑法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根据问题提出想法,进行探讨、发表个人意见,得出不同结论,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审美观,培养学生敢于大胆发表个人不同看法,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初中美术欣赏课《格尔尼卡》,《格尔尼卡》是毕加索1937年抗议法西斯,用象征手法创作的一幅著名艺术作品。本课的意图在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采用探究式和问题置疑法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历史背景资料自学查阅,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探究来认识作品的艺术语言,加深对作品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如:教师提出为什么要这样画?为什么不用写实的手法来画?改变欣赏角度来谈画,用自己的方式来描绘表现对战争的感受等。通过问题质疑,通过交流对话,使学生对人类社会、对世界和平的关注,增强了学生对不同艺术语言的理解,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以上教学方法都结合在绘画、工艺、欣赏、创作等课业中进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取得的效果

(一)通过实验,促使美术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1、转变了教育观念,改革了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体现在:

(1)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师生关系融洽的学习方式,突出学习的参与性、自主性,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帮助者。

(2)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学习,而是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学生已逐渐养成认真观察比较、勤于思考动手、主动探究与创新、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和意见的良好学习方法。如在小学美术工艺课《纸花制作》中,教师不是急于传授制作方法,而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讨论,让他们把教师已做好的作品拆开来发现制作方法,再启发学生从身边的各种废旧材料中,寻找出别的能做出花的材料,加以综合利用,创造出各种不同质地的花,并让学生从审美角度大胆发表意见进行评价,得出的结论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要靠主动的探索与获取,美的艺术作品,要靠我们积极的发现和大胆的创造。

2、提高了美术教学质量

课题实验通过改革、整合教材、改革教法与学法提高了美术教学质量,

从下列分析可以看出:

(1)学生美术抽测成绩统计

教学

内容

实验班

初一1班(58人)

对照班

初二2班(57人)

平均分 平均分
2001年5月 2001年11月 2001年5月 2001年11月
绘画与

表现

81.2 89.4 68.3 70.5
工艺设

计制作

83.4 91.2 69.5 72.3
欣赏与

评述

79.8 92.6 64.1 67.9
美术

创作

85.2 93.8 71.3 75.1

(2)2001年在四川省中小学生美术课堂作业评选中,实验班参评学生获奖面达80%以上。

(3)2002年12月11日市教科所组织的教学方法改革现场会,实验课题《中小学创造性美术教研究》在实验学校进行了现场展示:举办了实验班学生美术作品展览和由实验老师上了一堂小学美术实验改革课,受到各位专家和来自全市的美术教师高度评价和肯定。

(4)《中小学创造性美术教学研究》课题实验带动了实验学校的整个美术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普遍提高,成绩显著,形成了一个鲜活的艺术氛围。该实验学校于2004年12月经四川省艺术专家评审验收合格为省艺术特色学校。同时,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得到专家的好评和肯定。

(二)通过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养成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创造性美术教学研究实验的开展,促使我们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从思维方式上、从学生学习兴趣和能接受的程度上、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角度进行改革与整合,使学生乐于学习、爱于动脑、勤于动手,培养和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体现在以下方面:

1、激励学生敢于想象、质疑与探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养成,在于学生平时养成敢于大胆想象,敢于质疑,不断的探究和否定前面已形成的事物,是创造力形成不可缺少的内驱力。学生在以下方面表现了较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①求异思维能力。如:自己的作品与教师的不一样、与同学的不一样、与自己前一张画不一样。

②发散思维能力。如:我能画地上的东西,还能画天上飞的,还能画大海里的……等等。

③形象联想能力。如:花生壳形状和花纹可以变成有趣的动物、植物、交通工具、建筑物……等等。

创造性思维品质及创造力培养实验教学测查表

测查内容 测查结果 实验前 实验后
创造性思维品质 思维的流畅性 a、很流畅

b、一般

c、不流畅

18.2%

67.2%

14.5%

65.5%

34.5%

0

思维的灵活性 a、很灵活

b、一般

c、较差

16.4%

43.6%

21.8%

50.9%

49.1%

0

思维的独特性 a、很独特

b、一般

c、没有

0.  9%

49.1%

41.8%

49%

48.8%

1.2%

思维的创新性 a、有

b、一般

c、没有

12.5%

66.2%

21.3%

82%

18%

0

思维的求异性 a、有

b、一般

c、没有

14.2%

65.5%

20.3%

84%

15.6%

0.4%

想象力丰富,构思

奇特

a、有

b、一般

c、较差

17.8%

58.4%

23.8%

52.3%

47.4%

0.3%

表现手法的新颖性、独创性 a、有

b、一般

c、较差

15.2%

56.3%

28.3%

85%

15%

0

对材料的拓展及综

合应用能力

a、能运用

b、一般

c、较差

19%

59.7%

21.3%

91.2%

19.8%

0

能运用美术语言创造性地表现对人和

事物的感受

a、能运用

b、一般

c、较差

23.4%

61.8%

14.8%

96.3%

3.7%

0

2、提高了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和美术作品创作质量

创造性美术教学研究实验促进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材料的美术表现和创作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实验班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获奖情况:

A、参加国际性少儿美术作品展览5年来获金奖35个,银奖48个,铜奖62个。

B、参加全国性少儿美术作品展览5年来获金奖52个,银奖75个,铜奖86个。

C、参加省、市级少儿美术作品展览5年来获金奖41个,银奖68个,铜奖92个。

D、在市、校级校园艺术节举办了各种类别少儿美术作品展12次,共有400多人/件美术作品参加展览,受到市、校领导及美术专家的好评。

(三)提高了课题实验教师的素质,增强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1、通过实验研究,教师们系统研读了国内外有关创造学理论和教学理论,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自觉步入课程改革行列,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业务素质。

2、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增强了教学实验的研究能力,课题组研究人员5年来有26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其中有3篇论文在国家级获奖或发表,有12篇论文在省级获奖或发表。

(四)形成了创造性美术教学实验教学案例集

案例目录:

(1)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欣赏)  初中

(2)有性格的脸——人像            (绘画)   初中

(3)手的姿态与表情                (绘画)   初中

(4)形式与美                      (欣赏)   初中

(5)手绘线条图象                  (绘画)   初中

(6)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欣赏)   初中

(7)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工艺)   初中

(8)黑白版画                      (绘画)   初中

(9)外国美术作品欣赏              (欣赏)   初中

(10)吉祥物的设计                  (工艺) 初中

(11)活泼有趣的帽子                (工艺)   初中

(12)美丽的家                      (绘画)  初中

(13)手绘线条图象                  (绘画)  初中

(14)树叶贴画                      (工艺)  初中

(15)纸盒家具                      (工艺)  初中

(16)漂亮的沙发垫                  (工艺)  初中

(17)窗帘设计                     (工艺)  初中

(18)废旧物品的设计与制作         (工艺)   初中

(19)美术创作方法尝试        (课外兴趣活动) 初中

(20)适合纹样——挂盘设计          (工艺)   小学

(21)纸盒造型——小房子            (工艺)   小学

(22)美丽的染纸                    (工艺)   小学

(23)画蜗牛                       (绘画)   小学

(24)民间玩具欣赏                 (欣赏)    小学

(25)童年                         (欣赏)   小学

(26)比巧手                       (工艺)   小学

(27)我的太阳                    (绘画)   小学

(28)小鸟找家                     (绘画)    小学

(29)逛服装街                    (绘画)   小学

(30)我的小鸟                     (绘画)   小学

(31)精细的描绘——花生与核桃     (绘画)   小学

(32)有趣的联想——花生与核桃    (绘画)   小学

(33)美丽的纸条穿编               (工艺)   小学

(34)用卡通形象设计手帕          (工艺)   小学

(35)卡通T恤设计                 (工艺)    小学

(36)快乐的孩子们               (绘画)    小学

(37)绘画日记                   (绘画)    小学

(38)想象的家园                   (绘画)    小学

(39)假如我是巨人                (绘画)   小学

(40)假如我是小矮人               (绘画)   小学

(41)想象画——海底世界           (绘画)   小学

(42)想象画——太空世界          (绘画)   小学

(43)实物拼贴画                   (工艺)   小学

创造性美术教学研究实验形成的美术教学实验案例结合教学经验已在市内多所学校的美术教学中应用,并产生了较好效果,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攀枝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中小学创造性美术教学研究》课题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