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教师全员赛课小学科学决赛在实验小学举行

作者:    阅读:684次    时间:1月-14, 2017 9:35 上午

12月11日至12日,教师全员赛课小学科学决赛在实验小学举行。全县66所学校科学课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一、本次赛课取得主要的成绩

1、学校重视科学教学工作,科学教师逐渐朝专业化方向发展。从活动整体情况来看,学校越来越重视科学教学工作,一方面学校能够积极组织学校业务领导、科学教师参加活动,使业务领导和教师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从12位参赛教师来看,学校在科学教师的配备方面也下大功夫,一部分参赛教师专业非常对口,不是科学教育专业就是物理、化学、生物等理工科专业,同时近70%的参赛教师都是兼职科学教师,年龄大都在25-35岁之间,情况明显好于上届赛课。可以看出来,学校近年来都加强了科学教学工作,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特别是在县级活动中,66所小学没有一所学校缺席,实验小学、灵山小学、驷马小学、星光小学、土垭小学等15所学校派出了两人以上从说课开始自始自终参加活,实验小学除给本次活动提供各方面保障外,学校派专人督促科学课任课教师参加会议。

2、学校及参赛教师对本次活动认真对待,精心准备。从参赛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来看,每位参赛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都做到了认真对待,充分准备。无论是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活动的设计,还是从教学材料的准备,能够看出每位参赛教师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教师们认真分析教材,整理教学设计,准备教学材料、制作实验模型,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铆足了劲,课前准备工作相当到位。

3、参赛教师整体素质比较好。由于近来学校越来越重视科学教学工作,科学教师的配备也逐渐趋向专业化,因此本届评优课参赛教师素质整体较上届有了明显的提升。从参赛教师的上课情况来看,教师们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教材,教态轻松自然,教学语言科学准确,探究活动指导到位,所有这些,都能够充分反映这一点。

4、每位参赛教师的课各具特色,符合科学课程理念,都能够围绕科学探究活动进行设计。应当说这次所展示的课都非常出色,每节课都能够关注科学教育基本理念,能够设计开展不同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不论是实验操作、资料整理,还是科学观察、技术制作,都符合新课程要求,能够围绕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设计。有的课实验模型设计非常出色,如白衣小学陈松的《热空气与冷空气》。有的课关注实验设计的指导,如江口四小《蜡烛的变化》;有的课探究活动非常具有启发性,如澌滩小学柏光明老师的《简单电路》。有的课注重于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如土垭小学康红英的《研究磁铁》。还有的课关注于学生兴趣的引导……可以说,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精彩之处,课的水平整体比较高。

5、在说课活动中,不论是学校业务领导还是参赛教师,在评课、研课环节都能够紧密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效果的优劣等方面展开交流讨论,能够聚焦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还有一部分教师能够上升到理论高度,围绕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进行评论,体现出了一定理论高度。

6、每堂课都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讲的越来越少,学生动手的时间越来越多。在这6节课中,几乎所有的课,学生动手的时间都达到了20分钟以上。比如:白衣小学陈松的《热空气与冷空气》,江口四小《蜡烛的变化》等的课堂,就很好地体现了科学课这一基本理念。

7、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比如:灵山小学张芳老师的《声音的产生》等课堂,给学生创设多种亲历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能亲身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8、大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体现了“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比如江口四小《蜡烛的变化》、小天鹅学校邓小红及星光学校杨丽《观察水》两堂中,学生猜想大胆、计划周密、实验效果好,探究的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扶到放,条理清楚,环环相扣。

9、老师们在课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了许多材料。比如土垭小学的康老师在教学磁极这一环节时,给学生出示多种材料,打开了学生自主

10、 探究的思路。部分教师还根据情况自制了教具、学具,保证了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存在的不足

1、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本次赛课,除一人是专职科学教师外,其余全是兼职科学教师,大多数是数学教师。教师的专业知识还是有所欠缺。

2、课堂缺乏“个性”。有些老师在网络上找教学设计方案和课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己的发挥。缺乏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更缺乏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个性”

3、低估学生的能力,教师包办太多。教师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很注重,却忽视了对动脑能力的培养。根源在教师不敢大胆的放手,担心学生“想不到”。探究课一般分为体验活动与自主探究活动。也是本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体验活动往往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很紧密,内容一般都非常简单,重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探究活动难度比较大,这一部分正是训练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活动。而我们部分老师为了减轻课堂压力,很多把体验活动作为重点,自主探究活动却由教师演示或指导完成。

4、普遍存在对课标学习不够,教材钻研不透。个别教师还存在“照着科学书上科学课”的现象,一堂课的设计都在考虑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高。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对科学课标和教材的学习不够,一味地要完成教材上的知识目标教学。

5.探究的流程不够完整和清楚。科学课应该以探究为核心,本次赛课,大多数教师能够把握这一理念,在教学中都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思考与结论”“表达交流”。但在有些环节上交待不清,特别是“猜想假设”“制订计划”,它们是动手操作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科学习惯、解决问题方法的重要环节,但很多教师都有所忽略,据统计,有近半数的课在这两环节上的教学时间都只有10分钟左右。由于学生对实验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在头脑中没有形成较清晰的方案,所以,导致了课堂上学生实验探究的盲目性,以致于学生在课堂上实验时纪律差,不听老师的指挥。

6、教师对材料控制不好。“材料决定一堂科学课的成败”,教师不知道如何使用有结构的材料和对材料的有效控制。比如:教师在实验时,什么时候该出示材料,什么时候该控制住材料,怎么降低学生对材料的兴奋度等等。

7、个别环节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在课堂中,评价标准和目标不明确,特别是在分组交流汇报、观察实验时,没有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导致学生在做实验时,操作的学生认认真真,其他学生没有事做;另外就是交流汇报时,上台的学生认认真真,台下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听取和评价要求,就在下面玩器材。

三、几点建议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1、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 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蜡烛的变化》一课时需要将蜡烛油涂在铁片上做学具,请学生与自己一起进行教学准备。第二天收到的铁片大多数与我的一样—蜡油滴得斑斑点点,薄厚不匀。既不美观又很浪费! 突然我看到一张铁片上的蜡油整齐美观,就像一笔一笔刷上去的一样。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如果在进入学校后就宣布禁止儿童开展探究活动,不仅违背儿童的天性,而且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儿童进入学校以后,不仅不应禁止他们探究,而且应该对他们的探究提供支持、鼓励和帮助(包括适时地提供工具,在必要的时候教给他们更有效地开展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等,以引导他们最终能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那些现象和问题的解释或答案。

(2)探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第斯多惠就曾说过,要给予儿童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真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或信息,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亦具有重要意义。

(3)探究过程本身不仅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有利于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这对于儿童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十分关键。从中习得的科学过程与方法,对于儿童参与生活中与科学相关的问题解决与决策,是个重要的基础(与科学知识同样重要)。从广泛迁移的角度来说:,学会科学推理是大大提高孩子的智慧(思考力、明智的判断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力)的最有效方法,这对于他们谋求进一步的生存与发展,,获得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4)由于探究过程需要探究者综合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这 对于增进和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将其融会贯通,十分关键。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在一个新的探究情境中,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得了新的理解,产生出新的意义,正所谓“温故知新”。

(5)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交流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这种客观开放精神的形成并非易事,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得到。而上述这一切,是我们几十年追求的科学与民主这一国民精神的基石。这种思维与存在方式应当从孩童时代抓起,否则就只能产生出一批批盲从、独断、不宽容的人,他们在理智上必然缺乏独立性、自主性、批判性。

(6)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即使在有些探究中,学生走了弯路,甚至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师直接给出解释,但此时学生对答案的渴求正好可以成为教师讲授的一个很好的前奏和准备。而且,学生仍可以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不少东西。A、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B、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C、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D、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E、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F、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4、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这些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5、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六、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四、教育体育局领导高度重视本次活动,从学校初赛到县级决赛局领导对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冉红玲局长在教研室主任何洪育同志陪同下,巡视了本次活动并参加了听课活动。

附:赛课结果

学  校 姓  名 性别 等级
白衣小学 陈  松
土垭小学 康红英
灵山小学 张  芳
新庙小学 邓小红
江口四小 景昕彦
澌滩小学 柏光明
星光学校 杨  丽
江口六小 杨  雯
南风小学 杨淑华
泥龙小学 李  鑫
驷马小学 王德俊
实验小学 付绍涛

 

上一篇:
下一篇: